普洱茶磚:文革磚之我見|茶磚文化
的,也就是1984年,便貌似接近真實了。然手又是88青不是88年的,99綠大樹不是99年的諸如此類一大堆似是而非的問題。后來我總結(jié)出一個經(jīng)驗,只要搞清楚這些名稱對應是哪批茶就好了,不必錙銖必較多幾年少幾年的,但作為研究搞清楚真相最起碼也不是壞事。
臺灣茶商善于文化行銷,也善于在模凌兩可的歷史糾紛中渾水摸魚一把,比如七三青就是這類情況,當然“七三”字樣的不止七三青小綠印,還有就是大名鼎鼎的“七三厚磚”,它類屬文革系列磚中,而且是文革類磚中最開門的最舉重輕重的。
終于回到文革磚 的問題了。其實正如《深邃七子世界》一書中所述,所謂文革磚 并非是這些普洱茶磚的真實名字,而是行銷市場給予的這一類茶的劃分,是市場而來的。好比文革壺,文革瓷。偏偏這個文革磚 的命名又是來自寶島臺灣。直到這個時候,才發(fā)現(xiàn)泱泱大陸,普洱文化之弱。一天到晚由政府到協(xié)會都是海一樣的論壇務虛研討會,整介個那個的有的沒的的名堂,但關于普洱真實情況的研究卻一片空白。雖然真實的資料都在大陸,都在廠家,但沒有官方或者專業(yè)媒體去深入其中調(diào)查研究,然后整理成冊,讓歷史的真相清晰出來。于是乎有關普洱茶的前世今生的論述都由臺灣方面主導。但臺灣方面的出發(fā)點往往都是結(jié)合自身經(jīng)濟情況,有選擇遺忘,有選擇模糊。
我以前一直以臺灣史料為依據(jù)去認識普洱茶,一直到2011年,我在昆明某茶行碰到一批文革磚 。這批文革磚 我曾經(jīng)在2004年芳村喝過,也見過,但偏偏沒有看到過有內(nèi)飛的。但那次在昆明我見到同樣這批磚茶,上面有內(nèi)飛,清晰的印著“下關茶廠革命委員會出品”,當然我運氣好,我一連喝了三款,另外兩款有“勐海茶廠革命委員會”和“景谷茶廠文革委員會”的內(nèi)飛。
一時間我覺很新奇,三款邊銷茶我喝過后,從口感化度上分析,文革時期出品確鑿無疑。但為何這類要素清晰齊全的文革時期產(chǎn)品,卻沒有在《深邃的七子世界》這本專業(yè)普洱圖譜中的“文革磚 目錄中”呢?事后,我和臺灣五行圖書的老梁社長和小梁社長都提及此事,告訴他們這個昆明茶商的地址,希望雜志社有機會可以采訪他,以完善文革磚 圖譜系列。再后來我也把這個題材提供給昆明的《普洱》雜志,他們一天到晚在找素材,這個文革磚 的故事破朔迷離,很有讀頭,我希望他們?nèi)ゲ稍L發(fā)布。可惜最終都不了了之了,哎,可惜。
今天,我終于又再次翻開《深邃的七子世界》一書中關于文革磚 的論述。我才發(fā)現(xiàn)作者還是很有心的,也許當初他本來大體就知道一些真相,或者覺得很多品種的真實年份值得推敲,所以他并沒有直接命名什么“文革磚 ”而是命名為“文革類磚”,中間多了個“類”字,我才發(fā)現(xiàn),心中不免笑了起來,中國文字真是博大精深。還是作者夠滑頭,夠明哲保身呀,看來當年他寫到這一篇的時候,還是心有猶豫,底氣不足,便寫的留有余地起來。
百度“文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