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茶的歷史|中國茶史
藝的提升促進茶品質的再提高。有所謂“茶興于唐,盛于宋”之說,宋代不僅是茶產飲的盛極時期,也是茶文化升華時期。在茶品質創(chuàng)優(yōu)方面,從龍鳳團、小龍團、密云龍、瑞云翔龍、龍財勝雪的不斷創(chuàng)新過程,可以體現到當時的宋人,對茶的品味和造型要求在不斷研究,不斷提高,希望通過喝好茶,看到好茶,使茶由普通的物質性要求轉向藝術品性質的精神追求。
賞茶、飲茶已成為一種精神享受。在精神追求方面,當時龍鳳團的珍貴程度,可以用黃金有價茶無價來比喻。因為龍鳳團茶為貢茶,“金可得而茶不得”(歐陽修·歸田錄)。宋代的斗茶,促進了茶藝水平顯著提高,形成品茶技藝的“烹點之妙”的藝術形式。更主要的是表現在人們精神上的投入以及對品茶意境的追求。正如蘇東坡詩贊:“閩人品茶天下高,傾身茶事不如勞!庇纱丝梢姡未茶藝水平面特別是茶藝所創(chuàng)造的藝術文化氛圍比唐代有了明顯提升,宋代的斗茶比藝,既促進了茶品的創(chuàng)優(yōu),又促進了茶藝水平的提高,以致斗茶比藝的品茶之風盛行全國。
宋代茶藝文化更加繁榮。
茶業(yè)專著傳世就有25部之多,為唐代茶著的6倍。然而,由于宋代“龍鳳盛世”的特殊原因,描寫北苑的就有16種,超過唐代茶著。宋代茶著以宋子安的《東溪試茶錄》、宋徽宗的《大觀茶論》、熊蕃的《北苑茶錄》和蔡襄的《茶錄》最為著名。尤其是《茶錄》詳細論述泡茶飲茶技術、開審評茶葉之先河。一些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和文學藝術家,得到華佗《食詫》和陸羽《茶經》的啟示,寫了不少以茶為題材的詩文,其中如王安石的《論茶政》,蘇軾的《葉嘉傳》等,對推動茶業(yè)和茶文化的發(fā)展,有著深遠影響。宋代茶詩詞為歷代最多,有1000多首,而其中蘇東坡、黃庭堅、陸游三人占500首。他們對茶及茶藝文化的詩贊,是茶文化的寶貴財富。由這些方面反映了宋代茶文化的研究精華,是研究中國茶藝文化史的重要文獻。
(7)明清時期是茶藝文化多元化發(fā)展時期,也是研究茶藝文化學科化的成熟階段。
明朝沿宋朝開拓散茶創(chuàng)興,六大茶類先后形成,茶類的創(chuàng)新推動了茶學理論的深化發(fā)展,特別是茶葉加工理論的系統(tǒng)化和具體化。明代的散茶泡飲為飲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,各式各樣的泡茶法均可實現飲茶目的。如宋代的用盞碗泡法;又如唐朝代就形成的三五好友聚飲傳統(tǒng),到明代發(fā)展為壺泡法,三五知已同斟共飲。并且由于以茶交友的需要,大壺茶又發(fā)展為品趣的小壺小杯,或工夫茶的的雛形。
明代散茶的創(chuàng)新,其品飲需要茶具的配合,因此茶具也發(fā)生了很大的變革,一是瓷質茶壺茶杯取得前所未有的發(fā)展,二是紫砂壺創(chuàng)造了既實用大方,又充滿藝術內涵的新局面。明代雖然在詩詞上不如前,但茶葉專著極其豐富,共有55部,大大超過唐宋時期,其中有參考價值的有30多部,涉及面頗廣,有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科學、茶事、詩文作品?梢哉f是無所不有。
進入清代,茶業(yè)發(fā)展的趨勢與前不同。清朝重點放在茶類的發(fā)明創(chuàng)造上。繼明朝創(chuàng)造綠茶、黃茶之后,又發(fā)明白茶、紅茶、青茶的制法,完成中國獨創(chuàng)的六大茶類。其外形和內質各有特殊的風格,取得世界獨一無二的榮譽。世界上的多數產茶國只生產紅茶或綠茶,或紅綠茶兼有,但無其他四類茶?梢哉f中國的制茶技術天下第一,為其他產茶國所望塵莫及。清朝茶業(yè)與政治經濟的關系更加密切。從明末至清末的三百余年,是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列強互相爭奪中國茶葉出口控制權的歷史,這是他們侵華的一部分。
其中最兇狠的是英帝國主義,它控制中國茶葉外銷達二百余年之久。開始以白銀購買茶葉,繼而以布匹輸出換取茶葉輸入到茶葉輸入超過布匹輸出,則以鴉片換取茶葉,不僅搶奪中國茶葉利潤,而且摧殘中國人發(fā)的體質。后來國民發(fā)起禁煙運動,抵制鴉片輸入,英政府則以戰(zhàn)艦大炮入侵,無恥地發(fā)動鴉片戰(zhàn)爭,副迫清政府簽訂《南京條約》,割地賠款,開放關口通商。中國茶葉大量外流,公元1880年達到最高峰,共出口130多萬公擔。而后各帝國主義又結成聯(lián)盟,壟斷市場,破壞中國茶葉出口。于是外銷衰敗,如坐滑板,一落到底,年出口量減少到只有幾萬公擔。
在茶葉大量積壓的情況下,清政府只得以茶葉充軍餉,搭配著發(fā)給全國官兵,茶葉起了代替貨幣的作用。這種做法產生了長期的影響。我國西北地區(qū)至今仍把磚茶當作錢財。因為在那一帶,磚茶與糧食同等重要,誰有大量磚茶,誰就是富翁。游牧民族,逐水草而居,遠離交易市場,攜帶磚茶,勝于金錢。用磚茶交易比用金錢便利。所以在蒙古游牧地區(qū),磚茶仍可代替貨幣。
清代是中國古代烹飪發(fā)展史上的鼎盛時期。清代的飲食層面也達到了歷代封建王朝的高峰。但是茶飲技藝由明代的以散茶泡飲為方便發(fā)展成更為隨意,清代雖有許多林立街巷的茶館,但又多數不追求茶質,不講究茶藝形成,成為大眾閑談聚會的地方。
從另外一個方面講:茶文化由此增添一個新內容,就是大眾茶館文化。所謂大眾茶館文化,茶不是以質代味美吸引顧客,而是以其特有的社交媒介功能,聯(lián)結人際關系的紐帶功能形成茶的文化現象。當然,清代也有追求茶質的場面,如貢茶依然保持不斷增加的趨勢。清代的茶著茶詩不多,整個清代200多年,僅有茶著10部,茶詩有700多首,其中僅乾隆皇帝一人就有250余首,從200多年的歷史看,僅有茶著10部,可見清朝茶文化水平不高的。
(8)新中國茶藝文化的弘揚得到發(fā)展。
其主要有:一是茶葉科學技術理論提高。二是茶葉生產規(guī)模空前,創(chuàng)造了許許多多名茶。三是茶文化得到了弘揚和全面性發(fā)展。四是茶藝文化研究組織機構多。反映了人們的重視,又說明了中國傳統(tǒng)茶藝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總之,中國茶藝文化作為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,其根基深厚,歷史悠久,內容豐富,成就蜚然。它是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產物,也是中國人民對世界文化的又一杰出貢獻。
中國茶的歷史
中國茶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