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華民族人民飲茶習俗
中華民族人民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,不同民族養(yǎng)成了不同的飲茶習慣,形成了民族自己的習俗。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各族人民的飲茶習俗是什么呢?
布依族打油茶:凡去過貴州布依族村寨的人,都忘不了那清香味濃的打油茶。打油茶制作方法是將黃豆、玉米花、糯粑、芝麻等放在油鍋中,用大火炒黃,炒熟后分別放入茶碗。然后將茶葉同樣用油炒香,配入清水、蔥姜、鹽等煮沸去渣,再注入茶碗,在客人臨行或勞動休息時,家家都飲用這種打油茶。
拉祜族竹筒茶:滇西南拉祜族喜歡以竹筒茶待客。把嫩茶炒好后裝入用當?shù)靥禺a(chǎn)甜竹制成的竹筒里,用木杵舂緊,放于火塘慢烤,等烤干了茶葉,就可剖開竹筒,取出圓柱體茶葉,以此沖泡的茶就是竹筒茶,它既有茶的芬芳,又有竹的清香,飲之沁人心脾。
回族八寶茶:回族是個好客民族,客人臨門,就以八寶茶款待。這種茶摻有桂圓、荔枝、葡萄干、杏干等,喝起來香甜可口,回味無窮,有滋陰潤肺、清香利喉之功效。
彝族鹽巴茶:彝族人民普遍飲用鹽巴茶。在特制的瓦罐中加入茶餅,經(jīng)微火烤香后沖入開水,并在火上煨幾分鐘,放入適量鹽巴,溶后倒茶入杯,以開水沖淡后飲用。
云南腌茶:云南邊界山區(qū)少數(shù)民族垂青一種腌茶。人們將采下的新鮮茶葉放入灰泥缸內(nèi),用重蓋子壓緊,邊放邊壓,直到壓滿,經(jīng)過幾個月,就成風味獨特的腌茶。腌茶吃法較奇特,把香料與腌茶拌和后,不用開水沖泡,而是放到嘴里細嚼,很清香。
白族三道茶:云南大理白族三道茶是一種賓主交流感情的飲茶習俗。第一道茶是苦茶,把大理砣茶放入陶罐,用滾水沖泡,味苦性涼。第二道是甜菜,將大理特產(chǎn)乳扇掰碎,加入蜜餞、冰糖、核桃,用沸水沖泡。第三道茶是回味茶,將大理茶加入花椒、姜、芝麻、蜂蜜沖泡而成,香甜麻辣。三道茶“一苦二甜三回味”,寓意“吃苦在前,享樂在后,友情難忘”。
布朗族酸茶:先把鮮茶置于鍋中炒制,然后放于室內(nèi)潮濕地方,讓它發(fā)酵,再密封于竹簡內(nèi),入土埋一個月后,即取出飲用。
漢族:漢族飲茶的歷史久遠,方式多樣,一般喜歡綠茶、花茶、紅茶、烏龍茶,多數(shù)喜好清飲。他們認為只有清飲才最能體味品嘗到茶的幽雅神韻。而飲藥茶則不以“品”為目的,而是求其醫(yī)療保健功能的藥茶飲。
苗族蟲茶:一般茶葉都是采摘鮮葉經(jīng)過烘炒加工制成,而苗族的蟲茶卻不一樣,它是先用茶葉喂養(yǎng)大米中常見的米蛀蟲,米蟲吃了茶葉后排出一粒粒黑色小蟲屎,這就是蟲茶。飲用時先倒一杯沸水,投入數(shù)十粒蟲茶,茶水漸呈棕紅色,香味濃郁,類似茶葉。蟲茶是一種速溶性保健飲料,營養(yǎng)價值高于普通茶葉,具有清熱解毒、健脾胃助消化功效,是我國傳統(tǒng)出口的特產(chǎn)茶。
傣族烤茶:云南西雙版納傣族素以烤茶待客。調(diào)制烤茶時,把陶瓦罐放在火上烤燙,隨即把曬干的青茶葉放入罐內(nèi),茶葉烤成黃色發(fā)出焦香時,沖入開水煎熬,待茶水拂沫時注入茶碗,待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