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茶需好水|古今泡茶擇水標準
是淺層地下水,易污,易腐。宋人唐庚《斗茶記》云:"茶不問團夸,要之貴新;水不江井,要之貴活。"如何活?陸羽的經驗是"井水,取汲多者","汲多則水活"。
雪水、雨水,古人譽為"天泉",宜于煮茶。分析表明,雨水雪水是軟水,硬度一般在0.1毫克當量/升左右,含鹽量不超過50毫克/升,較純潔。詠雪水佳句有"融雪煎香茗"(唐·白居易《晚起》)"細寫茶經煮香雪"(宋·辛棄疾六么詞令)"試將梁苑雪,煎動建溪春"(宋·李虛已《建茶呈學士》)"夜掃寒英煮綠塵"(元·謝宗可《雪煎茶》)等。
茶人如此重視水質,"真水"又不是隨處可汲,于是一門特殊服務行業(yè)--運水業(yè)應運而生。此業(yè)始于明代,明人李日華書有"運泉約",說明雙方買賣宜茶泉水的交易情況,并以此為憑。這是專為飲茶者服務的行業(yè)。這一古老行業(yè)在大陸今不復存,但在臺灣至今還有操此業(yè)者,多是茶藝館購買,5加侖一桶的泉水時價50-70元(臺幣)。運泉人一要會找泉,二要會品水。他們的經驗是遠離人煙、水溫冬暖夏涼、甘而不寒的泉水最佳,用這樣的泉水烹茶,茶味發(fā)揮好,茶水口感好,不咬舌(澀感)。同一口泉,秋季最佳。而且據說全年以端午節(jié)11時45分到12時15分取的"午時水"最佳,可經年不壞,賣價亦高平時一倍。這一說法不大可信,或許為了渲染行業(yè)神秘色彩并哄抬水價故如此說。與之相類似的說法是端午節(jié)"百草皆可入藥"。這不科學,但是一種值得研究的文化現象。其中有"道"。
買水烹茶于茶道是大煞風景的,因為擇水亦是茶趣之一端。買水實出無可奈何。茶人親自汲泉煎茶,是心靈的享受,頗有詩情畫意。如詩人陸游居蜀效蜀人煎茶,并寫下《夜汲井水煮茶》,原詩是:病起罷觀書,袖手清夜永。四鄰悄無語,燈火正凄冷。山童亦睡熟,汲水自煎茗。鏘然轆轤聲,百尺鳴古井。肺骨漂寒清,毛骨亦蘇省。歸來月滿廊,惜踏疏梅影。詩人病臥床榻,以書為友。大概病稍有轉機,下床走走,此刻已夜深人靜,寂寞、凄冷,如何打發(fā)這漫長的夜晚?于是詩人效蜀人親自汲水煎茶。鏘然之聲在深深的古井里迥響,水甘冽,沁人心脾,周身毛孔為之通達,病似乎又減了幾分。歸來時心情更為舒暢,月滿長廊,疏疏的梅影印在地上,如詩如畫,真不忍踐踏這如畫的梅影。這首詩寫詩人在汲水煎茗時心靈的感受。
蘇東坡也寫有《汲江水煎茶》,一個汲的井水,一個汲的江水,水不同,茶趣卻異曲同工。詩云:活水還須活火烹,自臨釣石汲深清。大瓢貯月歸春甕,小杓分江入夜瓶。雪乳已翻煎處腳,松風忽作瀉時聲。枯腸未易茶三碗,臥聽山城長短更。這首詩寫出了從汲水到飲茶的全過程,是一人表演的茶道,相當于"獨腳戲"。對于烹茶蘇東坡比陸游更內行,南宋的胡仔在《曹溪漁隱叢話》中評論道:"此詩奇甚!茶非活水,則不能發(fā)其鮮馥,東坡深知此理矣!"下釣之處水不湍急,亦非深潭,水質鮮活且較潔凈。"活水還須活火烹",僅此一句,足以說明蘇子是茶道高手。"大瓢貯月"、"小杓分江",汲水之樂溢于言表。后四句寫煎寫飲,寫形寫聲,無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