油茶雜優(yōu)閩1等32個品系的研究
1973年選定在閩西寧化縣、閩中大田縣和閩東福安市等三個重點產區(qū)600hm油茶林內進行優(yōu)樹選擇,初選出47株,經過第二年復選,第三年決選,共選出達到全國油茶優(yōu)樹評選標準的10株優(yōu)樹。中選機率為九萬分之一。經強度選擇的10優(yōu)樹作為雜交親本,于1976年6月剪穗,用短穗扦插方法把分散在異地的10株優(yōu)樹繁殖成無性系苗木,又于1978年集中在一塊山地上進行無性系造林,這一創(chuàng)新做法,不僅可作長期考核,并且還采用互交組合進行配對,可以就地收集花粉。通過對油茶花的觀察,掌握了開花后的24小時內收集花粉,花粉的生活力最強;在開花后的48小時內完成授粉,是最佳的雜交授粉期。1981-1982年共完成雜交套袋,去雄授粉3555個花朵。據觀察,著果1040個,平均著果率29.3%;成果 750個,平均成果率21.1%。雜交授粉的比10個無性系自由授粉提高著果率7.9%,提高成果率4.4%。按組合采收雜交果實,處理種子,播種育苗;用梯帶式整地,株行距3m×3m;采用單株小區(qū),完全隨機的造林排列設計,于1985年營造雜交F1代試驗林531株。經1994-1997年測產結果,篩選出油茶雜優(yōu)閩 1等32個品系,它們的年均產油量為1046.909-686.332kg/hm,比目前國內評選油茶優(yōu)良無性系年均產油量450kg/hm,再增產132.646-52.518%,而且對炭疽病都具有較強的抗性。該研究選育的油茶雜優(yōu)閩1等32個品系,如果能結合良法的栽培技術,組裝配套,并在油茶低產林中進行高接換種,同時,大力推廣無性繁殖苗木,用于疏林補植和新造林,若能應用2萬公頃,進入盛產期后,其產油量至少可翻一番。茶油含不飽和脂肪酸的油酸,亞油酸達90%以上,食后容易消化、吸收和利用,是植物油中不受黃曲霉素污染,不含芥酸、棉酚,又能避免農藥污染的優(yōu)質食用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