茶具中的奇花異葩
我國飲茶歷史悠久,茶具豐富多彩,使用方法各異,有不少引人入勝的物與事,如:
1、孟臣壺和若琛杯
到廣東潮州、汕頭或福建廈門、漳州、泉州喝過工夫茶的,都體會到泡飲工夫茶的確有許多獨特之處。首先是用茶,不取紅、綠、花茶,獨嗜“烏龍”;再是沖飲方法有諸多講究,大致須有賞茶、溫壺、置茶、溫潤泡、沖泡、淋壺、溫杯、運壺、奉茶、品茶等程序;茶具也特別,壺是一種紫砂沖罐,“大不盈握”,真正名牌的工夫茶壺,壺底還鏤刻“孟臣”的鈴記。杯則是一種小得出奇的細(xì)瓷小杯,只半個乒乓球大小,稱“若琛杯”。
孟臣壺和若琛杯的流行,大約是在清代。清施鴻保在《閩雜記》里說:“漳泉各屬,俗尚工夫茶,茶具梢巧。壺有小如胡桃者,名孟公壺,杯極小者,名若深杯.《廈門志》(公元1832年)也有記載:“俗好啜茶,器具精小,壺必日孟公壺,杯必日若琛杯。茶葉重一兩,價有貴至四五番銀者,名曰工夫茶。”
“孟臣壺”,壺名原出自人名。明朝天啟(公元1621-1627)年間,宜興有個著名制陶師叫惠孟臣,他制作的紫砂小壺,造型精美,別開生面。因他制的壺都落有“孟臣”款,茶家遂習(xí)慣稱為“孟臣壺”。直到他去世300年,這種有“孟臣”教的壺還不停地出現(xiàn)?梢娝膲厥嵌嗝词苋藲g迎。
“若琛杯”也來自人名。清代張心泰《粵游小識》有記述:“潮郡尤嗜茶……以鼎臣制宜興壺,大若胡桃,滿貯茶葉,用堅炭煎湯,乍沸泡如蟹眼時,渝于壺內(nèi),乃取若琛所制茶杯,高寸余,約三四器,勻斟.......”,明白說出“若琛所制茶杯”。惟若琛為何時何地人氏,尚有待進(jìn)一步考證。
2、巨型古瓷茶壺
該大茶壺曾于1951年在英國海德公園大型國際展覽會展出的。據(jù)有關(guān)資料記載,當(dāng)時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在參觀展覽會時,曾飲過從這個茶壺斟出的香茶。此壺高約1米,壺身周長2米,重27公斤,容量57. 3公斤,可泡2. 3公斤茶葉,能斟出1200杯茶,可算是目前世界上最巨型的陶瓷茶壺了。約值88萬美元。這個大茶壺的來源已無可考。從釉彩繪有中國人種茶、采茶、烤茶及從海路運茶出口的圖畫分析,可能是清代輸出茶葉時,連同茶葉一起傳到英國的,F(xiàn)這個茶壺歸英國川寧茶葉公司所有,并藏在倫教這家公司的茶葉博物館里。
3、稀世瑰寶—龔春壺
龔春制作茗壺,絕技高超,但制品不多,流傳到后代的更是風(fēng)毛麟角。清代古物收藏家吳騫、鑒賞家張叔未,費盡精力尋找,都因未能找到“龔春壺”而自嘆福薄,只能感慨他說“這個瑰寶,世間已不復(fù)存在了”。1928年,宜興有一位毀家整治善卷洞的儲南強先生,十分重視故鄉(xiāng)文物,曾不惜代價搜尋龔春壺。一天,他在蘇州冷攤上無意中發(fā)現(xiàn)了一把造型奇古的陶茶壺,擺攤的主人卻作為破舊廢品擺在一旁,儲先生見了好奇地拿起一看,壺把下竟有“龔春”兩字,大為驚喜,當(dāng)即用五百銀元買來,他為這次奇遇,慶幸不已。為了考證來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