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蒸青餅茶的制造|中國綠茶的歷史(五)
茶”在地灶上架焙茶棚,“編木兩層,高一尺,以焙茶也。茶之半干,置下棚;全干,升上棚!
制成的餅茶有大有小,有方形的、圓形的,也有花形的。
陸羽《茶經(jīng)》稱,餅茶外觀形態(tài)多種多樣,大致而論,有的像唐代胡人的靴子,皮革皺縮著;有的像野牛的胸部,有細微的褶皺;有的像浮云出山屈曲盤旋;有的像輕風拂水,微波漣漣;有的像陶匠篩出細土,再用水沉淀出的泥膏那么光滑潤澤;有的又像新開墾的土地,被暴雨急流沖刷而高低不平。
這些都是品質(zhì)好的餅茶。有的葉像筍殼,莖梗堅硬,很難蒸搗,所制茶餅表面像籮篩;有的像經(jīng)霜的荷葉,莖葉凋敗,樣子改變,外貌枯干。這些都是粗老的茶葉。制成的餅茶一斤一串,或幾斤一串。
蒸青餅茶是唐代的重要貢茶,唐大歷五年(770年)開始在浙江長興顧渚山設立的貢茶院,每到春天采制“顧渚紫筍”貢茶時,“工匠千余”人,采茶“役工三萬,累月方畢”,可見規(guī)模宏大。
顧渚紫筍貢茶是當時唐代皇宮每年舉辦“清明宴”必用的茶品。“每歲以清明日貢到,先薦宗廟,然后分賜近臣!泵磕曜瞎S茶貢到時,宮中一片歡騰。
張文規(guī)有詩曰:“風輦尋春半醉回,仙娥進水御簾開,牡丹花笑金鈿動,傳奏吳興紫筍來!闭f的是皇帝外出尋春剛回來,宮女含笑稟報,顧渚紫筍茶已經(jīng)貢到。
唐代著名的餅茶與散茶,如唐代李肇《唐國史補》中記述:
“風俗貴茶,茶之名品益眾。劍南有蒙頂石花,或小方,或散芽,號為第一。湖州有顧渚之紫筍,東川有神泉小團,昌明獸目。峽州有碧澗明月、芳蕊、茱萸簝。福州有方山之露芽。夔州有香山。江陵有南木。湖南有衡山。岳州有邕湖之含膏。常州有義興之紫筍。婺州有東白。睦州有鳩坑。洪州有西山之白露,壽州有霍山之黃芽。蘄州有蘄門團黃。而浮梁有商貨不在焉!
說明唐代的名品茶葉已出現(xiàn)很多,其中有團餅茶,也有散茶,散茶中有芽茶也有葉茶。
蒸青餅茶的制造 綠茶的歷史
綠茶文化